體系認證: ISO9001 | ISO14001 | OHSAS18001 | TS16949 | ISO22000 | ISO13485 | ISO20000 | ISO27001 | CMMI | 服務管理 |
產品認證: CCC認證 | CE認證 | 十環認證 | 有機認證 | SC生產許可 | 環保節能認證 | 國際認證 | 產品質量安全 |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綱要。
一、質量發展的基礎與環境
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質量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既是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勞動者素質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環境、文化教育、誠信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反映。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形象。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質量發展之路。特別是國務院頒布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以來,全民質量意識不斷提高,質量發展的社會環境逐步改善,我國主要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原材料、基礎元器件、重大裝備、消費類及高新技術類產品的質量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一批國家重大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商貿、旅游、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服務質量明顯改善,覆蓋第一二三產業及社會事業領域的標準體系初步形成。但是,我國質量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質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數量,忽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象依然存在。產品、工程等質量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仍然比較嚴重,質量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一些生產經營者質量誠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破壞市場秩序和社會公正,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損害國家信譽和形象。
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產業分工和市場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標準、人才、技術、市場、資源等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堅實的質量基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也對質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堅持以質取勝,建設質量強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科學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二、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強化法治、落實責任、加強教育、增強全社會質量意識入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推動建設質量強國,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方針。以人為本,安全為先,誠信守法,夯實基礎,創新驅動,以質取勝。
——把以人為本作為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質量發展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質量水平,促進質量發展,也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
——把安全為先作為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強化質量安全意識,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提高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科學處置質量安全事件,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把誠信守法作為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倡導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增強質量誠信意識,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發展先進的質量文化。
——把夯實基礎作為質量發展的保障條件。深化理論研究,加強質量法治建設,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加強質量人才培養,推進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以及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不斷完善有利于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把創新驅動作為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加快技術進步,實現管理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創新能力,增強發展活力,推動質量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把以質取勝作為質量發展的核心理念。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全面提高各行各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發揮質量的戰略性、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依靠質量創造市場競爭優勢,增強我國產品、企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設質量強國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形成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現代企業和產業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質量安全和重點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
1.產品質量:到2020年,產品質量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指標全面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質量創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品種、質量、效益顯著改善,節能環保性能大幅提升,基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農產品和食品實現優質、生態、安全,制造業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質量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到2015年,產品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
——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超過30%,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重點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保持穩定良好。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制造業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合格率穩步提高,其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的質量損失率逐步下降,質量競爭力逐步提高,重大裝備部分關鍵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重點工業產品和重要消費類產品的技術質量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品牌價值和效益明顯提升。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由我主導的國際標準,主要產品質量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質量素質高、品牌影響力大和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2.工程質量:到2020年,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國家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群眾對工程質量滿意度顯著提高。
到2015年,工程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
——工程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工程質量整體水平保持穩中有升,建筑、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等重大建設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強,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人民群眾對工程質量(尤其住宅質量)滿意度明顯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投訴率逐年下降。
——工程質量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建筑、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等重要工程領域擁有一批核心技術,節能、環保、安全、信息技術含量顯著增加。建筑工程節能效率和工業化建造比重不斷提高。綠色建筑發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顯。
3.服務質量:到2020年,全面實現服務質量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品牌化,服務業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國家級綜合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骨干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項目的服務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服務業品牌價值和效益大幅提升,推動實現服務業大發展。
到2015年,服務業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
——生產性服務業質量全面提升。在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高技術服務、商務服務、交通運輸和信息服務等重點生產性服務領域,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全面實施服務質量國家標準。重點提升外包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售后服務、信用評價、品牌價值評價、認證認可等專業服務質量,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響力大、質量競爭力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80以上。
——生活性服務業質量顯著改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旅游、家庭服務、文化體育產業等生活性服務領域質量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標準覆蓋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范區。培育形成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的服務品牌和精品服務項目,基本形成專業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模式,服務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行業自律能力和質量誠信意識明顯增強,生活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達到75以上。
四川CCC認證|成都CCC認證|眉山強制性產品認證|四川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咨詢|
成都企標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尹老師 聯系電話:18980962772